少年宫哲学阅读课上有一个环节叫作“思考与表达”,同学们结合课时议题,从不同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对某个事物、人物,或是事件重新审视与思考后,进行联想与创作。

本次由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联合浙江省哲学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开展的征文活动,旨在将这一形式作进一步的推广,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大胆地与这个世界对谈,在自由地表达中找到“另一个我”。


01

为什么以“走出洞穴”命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一群囚徒被捆绑在一处洞穴中无法动弹,他们面前是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由于无法回头,他们只能看到白墙上透过火堆映射出的自己的身影和其他物品的影子,因此他们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直到有一个人挣脱枷锁,跑到洞口的位置,才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真实的实物,才明白之前看到的都是虚幻的假象。当他返回,向其他人解释说影子是虚幻的,洞口之外才是光明的世界,却没有任何人相信他的话,甚至嘲讽他愚不可及。

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被无尽的流行文化、社会热点、娱乐作品等所包围,不知疲倦地追逐在人类自己构建的信息囚笼里,最后力竭而亡。能否跳出固有思维,与别人所设定的观点窠臼,用独立之思想,批判之眼光重新认识世界本身,进而“走出洞穴”,认清自己在真实世界当中的位置,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必修功课。

02

学生进行思辨训练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认知到,我们在脑海中形成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与将这种认识书写到纸面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认识在转化为书面文字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笼统的印象,表达肯定或否定层面,还需要加入通畅的逻辑、规范的语言、个人的经验,包括增进认同与理解的佐证事例等等。哲学阅读课上的同学们,在一开始接触类似思辨训练时,也经常会遇到“我想得出来,但是我说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境地。除此之外,同学们对某个事件发表看法,也存在立意的高下,这与其认识是否深入,日常经验能否链接,思维方法运用是否纯熟,都存在相关性。
而遍观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以2023年为例),“认识与思考”“联想与思考”越来越成为其中的高频词汇,“思辨”显而易见地成为检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撇开功利的考量,就其作为一种与这个世界对谈的能力来说,言之有物已然成为一种培养趋势。








征稿要求


01
主办单位

浙江省哲学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部


02
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月7日


03
投稿须知

体裁要求 :应为有思考和独到见解的评论作品,既可以是影评、书评、剧评,也可以是对于某一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的评论(简单举例,可以对前段时间“四川成都一女童被未栓绳的家养犬咬伤”事件进行评论)。体现思辨,在作品中鲜明地提出你自己的观点。

征文对象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注意事项 每人仅限一篇选送作品,字数不限。要求孩子独立原创,并且未曾在任何媒体发表过。一经发现抄袭,取消参赛资格,并由主办单位通报批评。

奖项设置 根据作品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对于组织指导参加积极、成绩突出的团体和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和指导奖。


04
投稿办法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网址——

http://zxyd2018.mikecrm.com/dRJYAQW 至浏览器打开,按要求填写资料,并上传作品。




“从洞穴中逃离的人,其宿命就是回到洞穴中解放其同伴。”

希望在来稿的“走出洞穴”作品中看到你。


05
活动咨询

未尽事宜,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儿童哲学阅读”QQ群(群号:895139354),或拨打电话85828061(文学部 邓老师)咨询。


更多资讯

请下载 “数智杭青少APP”

数智杭青少APP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

微信公众号


文学部小微

微信公众号

文学部小微

微信视频号

@杭青少文学部

新浪微博